安塞腰鼓表演講究隊列,隊列的好壞直接關系到表演效果。安塞腰鼓隊列多變,形式不一,有些隊列在歷史演變發展過程中趨于大眾化。如場地隊列拜四方(過去叫大劃四方)、卷白菜(也叫卷心菜、卷席子)等應用普及。隊列的變化及表演時間由傘頭根據實際情況可靈活安排。隊列可分為場地隊列和行進隊列兩種。
一、場地隊列
場地隊列是在固定場所進行表演之前由傘頭組織,組成各類隊列圖案。
1.龍擺尾 是根據龍的形態命名,以吉利為動意。由傘頭帶領腰鼓隊員邊走邊打,到拐彎處安角子(圖①)。雙龍擺尾是分兩隊從兩側進入場地(圖②),按龍擺尾分列進行。
2.卷心菜 根據白菜卷心的形狀構圖命名的。這種隊列在安大場之前進行(圖③)。雙卷心菜是從兩側同時進行(圖④)。
3.拜四方 從東南西北四個不同方位對天地神靈進行參拜。這種隊列不僅注重隊形的整體性,而且注重隊形中的腰鼓表演藝術。表演分兩隊,進行交叉對打。形式有一對一、二對二、三對三、五盞燈等。從一個方面兩隊交叉向前,相分點叫“白馬分鬃”。
二、行進隊列
行進隊列是秧歌活動在行進過程中所進行的腰鼓和拉花的表演隊形,主要有單過街、雙過街等。單過街是秧歌活動在行進過程中一個傘頭為領隊的表演形式,有男女兩列平行并進的,有男女相間安角(行進過程中需要改變方向時以一點作為固定點,每一人到此點后讓后一人從面前過去退后在此點,這樣輪番在此交換)過街的,行進方便,表演靈活。雙過街是秧歌在進行過程中腰鼓和拉花兩隊排列,由兩個傘頭同時安角的表演活動。雙過街具有隊員集中,便于作整體動作,利于指揮等特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