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黃土高原上,隔著數十里,一聲鼓響,接著就是數萬重如雷雨般的聲音接踵而至,這便是腰鼓。陜西安塞,溝壑縱橫的黃土高原上的一點靚麗。早在秦漢時期,腰鼓便能被用在軍隊之間的相互傳訊,或用以壯大氣勢;后來在豐收時節,腰鼓也用來表達人們的對豐收的喜悅慶祝。雖然藝術形式越趨于民俗化,其動作形式依舊是如當年那般勃勃生機。
安塞腰鼓其表演時氣勢磅礴,令表演者越打越有精氣神,令觀看者越看越覺得心血澎湃,這便是腰鼓的獨特魅力。在革命時期,她被稱為“勝利腰鼓”,曾無數次在重要場合演出,可以說,安塞腰鼓見證了中國歷史的變遷。安塞腰鼓的動作融合了武術與秧歌,因此,她在表演時,粗狂之中透漏出平實的細膩,婉約里展現了厚實的堅守。腰鼓是一種群體的運動,因此,每次一打,都便是眾多人參與,一起舞動的場景。如果碰見另外的一隊,接下來便有好戲看了。兩隊會先試探,接著逐步加深,這樣的情景便是安塞腰鼓美的時候,兩隊會將自己的看家絕活拿出來一決高下,很多平常不輕易看見的絕技都會展現,觀看者也是大飽眼福。在茫茫歷史中,安塞腰鼓是一支獨特的存在,在黃土大地上,一聲腰鼓響起,接下來便是萬馬奔騰般的絕美的視覺盛宴。